弘法大師「十住心論」
(四)唯蘊無我心
前幾天講,弘法大師的十住心論,第一個心可以召請到動物靈;第二個心可以召請到非人;第三個心可以召請到阿修羅。那麼,今天講第四個心,第四個心叫「唯蘊無我心」。
弘法大師講第四個住心,就是「唯蘊無我心」,蘊就是五蘊,「觀世音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……」就是這個五蘊;五蘊就是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叫做「五蘊」。
那麼,無我呢,「無我」的學問是很高,但是,這裡所講的「無我」,應該是指能捨,能夠捨。
凡夫,一般的凡夫,他有「唯蘊」,就是他有「五蘊」,有「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」。這個「色」並不是講飲食男女的色,而是講他對於某一種顏色或任何一個物質的東西的一種心,叫做「色」,對於美好跟醜陋方面的分別叫做「色」。「受」,就是覺受,感受心情方面的或在任何一方面的,都有一種「受」。「想」,就是一種念頭。「行」,就是所有的行為。「識」,就是你腦海裡面的意識,甚至於甚深的意識或者潛意識,都叫做「識」。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就是凡夫的本身的五蘊。
唯蘊具有這五蘊,由五蘊襄面要學到無我的心,那麼,就是很困難。無我呢?這裡的無我,應該是講能捨。他不完全為自己的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,他也能夠捨去,就是去幫助一些人,這就是剛剛開始學「無我」的第一步,也就是布施、能捨;能夠布施跟能捨,就是學「無我的第一步」開始。
一般的凡夫裡面,他有這五蘊,每個人都會有,但是他把五蘊漸漸的看淡,能夠把自已本身的東西,包括養自已生命的東西、自己所受的東西、自己覺得美的東西,能夠布施跟能捨出來,就漸漸的在學習無我,這是轉入小乘境界的無我境界的第一個開端。
能夠布施跟能捨的人,他開始會得到一點福報,得到一點種了福田所得到了一點福報。住在這種心裡面的人,雖然五蘊還不能完全觀空,看空,但是由於他有布施跟能捨的功德,他能夠召請到的神就是福神,這個福神就是福德正神、土地神、山神!駐守在山裡的神、河神─就是河流裡面的神,另外,就是城市的神─就是邑神,就是城隍。
城隍就是屬於邑神,在都市裡的神就是都城隍,縣裡面的神叫縣城隍,府裡面的神叫府城隍,也有天下都城隍─就是管很多都市的城隍。那麼,土地神、城隍、山神、河神、苗稼神,一切的這些神祇都是屬於善福神。
有五蘊無我的人,他會召請來的神就是屬於這一類的福神;這就是弘法大師所講的第四個住心。每一個心會召請來那一種神,或者那一種動物靈,或者阿修羅或者是這些非人鬼類,這些靈都會有。
我們為了要講雜密,密教裡面的雜密,必須要講這「十住心」。所以,我們修行人要注意,因為,我們所召請來的這些靈到底是動物呢?或者是非人?或者是阿修羅?或者是福神?你要知道得很清楚,因為,你修行的境界到那一個層次,來的靈就是那些人或東西。
所以,有很多用動物靈的法師,也有很多用鬼的法師,也有很多用阿修羅的法師,也有很多用福神的法師,統統不一樣,這些都要分門別類,都要很清楚明白。所以,弘法大師的十住心,就是叫大家看你現在目前是什麼樣子的心態,那麼你所召請來的就是什麼樣子。你必須要把你的境界、修為,提升到更高的階層,才能使佛菩薩能夠來度眾生。
嗡嘛呢唄咪吽。
一九九○年十月五日